對于大家最關心的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問題,成都將會如何應對?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根據《措施》,成都市9個市、縣承擔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任務,確保全市地產生豬年出欄400萬頭以上;同時成都市財政對承擔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任務的市、縣按照每年每頭1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用于生豬生產發展;同時成都將探索跨市州建立生豬“菜籃子”基地機制,提升就近保供能力。
適時啟動豬肉收儲和投放
穩定豬肉市場供應
根據《措施》,成都市將強化監測預警,及時掌握豬肉市場供應及價格變動情況。加強區域合作,積極與生豬產區開展產銷合作,支持生豬屠宰和食品加工企業調運生豬及其產品入蓉。落實市級豬肉儲備制度,指導屠宰、冷鏈儲運企業維持常態化冷凍豬肉庫存,適時啟動豬肉收儲和投放,切實穩定豬肉市場供應。
同時成都市還將引導畜禽水產養殖場(戶)加快發展投入成本低、生長周期短、飼料轉化效率高的肉雞、肉鴨、禽蛋和水產品生產,多元化增加肉類供給,滿足市場消費。成都還將按照相關規定,適時啟動價格臨時補貼聯動機制,對全市低收入群體按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緩解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的影響。
另外《措施》提出,成都市將強化生物安全隔離帶建設,相關區(市)縣政府要加強核心育種場、地方品種保種場(備份場)、種豬場及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周邊生物安全隔離帶建設,對周邊3公里范圍內的生豬小散養殖場(戶)進行規范管理。鼓勵規模養殖場實施自繁自養和龍頭企業分段飼養全進全出發展模式;支持大型生豬規模養殖場建設消洗中心(站)。